2025年08月08日
报价1-2万的项目实为成品模板简单修改。既无定制价值也不含源代码;真正定制开发必须确认源码交付,否则只是租用SaaS服务,后期无法调整。
我们现在做项目几乎80%的项目都是定制化开发。
当我们听到客户拿着需求进行比价的时候,说别家报了1万多或者2万。
我们自身会习惯性的以为这是定制化开发来做的,可实际却是模板。
一、“伪定制”
客户把1万2万的这种案例推给我们看的时候,有时候真的是不想拆穿。
因为这都是一些成品化的模板。
好多所谓的定制化,就是拿现成的成品模板糊弄。
可能就仅仅是在商城的基础上去做了一下非常简单的二次开发,就敢说这是为客户量身做的专属方案,然后价格就直接报到了1万、2万。
表面看,是高价值的定制化服务,实际没什么工作量,直接就是卖的成品。
说白了,就是把现成模板“包装” 一下卖,让客户花定制的钱,买的却是成品模板,怎么算都亏。
二、模板交付
这种拿模板充定制的做法,背后藏着不少坑。
要是项目单价超1万,又没源代码交付,十有八九是套SaaS化产品。
这类产品一上线,基本别想自己改。
需求初期看着和业务能对上,可交付方式根本不适合长期用。
客户花了钱,拿到的系统跟被“锁死”似的,后期想调功能、适配新业务,基本不可能。
系统刚上线就跟不上业务,成了摆设。
三、定制化
做软件开发的,真定制化就得实打实从客户需求来,别拿模板忽悠。
开发方得把需求搞明白,说清楚哪些功能是“纯开发”、哪些是模板复用的,别搞含糊报价,让客户钱花得清楚。
客户比价时,也得多点心眼,多问开发细节,像功能咋实现、给不给源代码、后续能不能改,别被“定制化”唬住。
说到底,开发方和需求方都得回到业务本身。
定制化开发不该是模板换皮的“一锤子买卖”,得能跟着业务一块长。
这种“伪定制”,开发方赚快钱,客户吃闷亏,最后整个行业都得恶性循环。
只有双方把规则理清楚,定制化开发才能真帮上业务,而不是变成玩花样的幌子,把市场搅乱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