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8月15日
交友APP和小程序因开发成本高,大多使用第三方IM系统,但低价方案体验差,用户最终仍会转向主流通讯平台。
我看过那么多社交聊天的APP和小程序,真正能把即时通讯,就是发文字或者发语音消息这一块儿做的很好的系统是不多的。
一、聊天系统
因为这个即时通讯它有一个特殊性,就是单独开发一个聊天系统,能做出来的软件开发公司非常非常少。
社交聊天的APP和小程序,一般是直接对接第三方的IM即时通讯聊天系统。
即时通讯开发技术门槛很高,从消息实时收发的链路搭建,到多端同步的复杂逻辑,再到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性保障。
每一项都考验技术实力,绝非普通团队能轻松开发。
二、第三方系统
对接第三方的IM即时通讯聊天系统,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。
就单月的费用,好点儿的得1800左右,而且还有人数的使用限制。
所以基于这个成本的考虑,软件开发公司一般都建议客户去买单月几百的这种聊天系统来对接。
这样成本是降低了,但是这个系统的完善程度还有使用的体验就一定会下来。
这里说的还仅仅是文字和语音这种聊天方式,那如果说再加上视频通话和语音通话的话,就几百块钱单月的这种IM通讯工具使用起来,就这个使用效果是一言难尽的。
所以现在慢慢就有一个感觉,就是这些聊天类APP和小程序,如果是让大家每天沉浸式的在上面用这个工具来进行沟通,不太现实。
因为它的体验很差。
三、功能拓展
以功能拓展为例,文字语音场景下体验已打折扣。
若叠加视频、语音通话,低价位系统的短板会被无限放大。
延迟高、画质差、音质糊,让沟通变成 “折磨”。
长此以往,用户很难养成沉浸式使用习惯,产品留存与活跃自然受影响。
四、行业现状
想做优质即时通讯,要么承担高额成本(每月近两千且限人数 ),要么接受体验缩水(每月几百但功能拉胯 )。
开发者在成本压力下,往往被迫选后者,可这又导致产品竞争力不足。
毕竟用户用聊天产品,核心需求就是 “聊得顺畅”,体验差了,再花哨的功能也难留住人。
社交聊天类APP和小程序,目前来看难真正成为用户高频使用的沟通工具,更别谈承载社交生态、商业变现等深层价值了。
主要实现的效用可能也就是初次沟通吧,最终还是要沉淀在地球号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