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8月23日
APP开发后期因需求不清和频繁变更导致交付困难,双方需明确最终需求并控制范围、时间及费用以推动项目正常交付。
做APP要比做小程序困难很多。
不管是小程序还是APP,当一个项目走到这样的一个情况的时候,大家就一定要注意了,这种情况项目交付是很可怕的。
一、项目交付
一个项目本身功能也确实做的七七八八了,然后就剩下一些小尾巴。
针对这些小尾巴的处理呢,可能整个项目的开发时间也就40天,但是为了处理小尾巴,处理了一两个月处理不完。
这种项目最终的交付是很困难的,因为双方在需求的对接,以及细节优化和bug问题的处理上都会非常疲惫。
开发团队天天改细节、修Bug,客户那边看着没完没了的调整,也对交付进度失去信心,陷入双向消耗。
二、影响因素
我们公司也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项目,这种项目导致最终交付是这个情况的原因,我大概总结了一下。
1.开发方:需求沟通不足
第一点是软件开发公司自身的一个原因。
就是产品设计环节这个需求沟通没有和客户说清楚,而导致后续的优化问题不断,没有个尽头。
比如做一款在线教育APP,开发前没和客户明确“课程视频缓存功能是仅支持WiFi环境,还是也涵盖移动网络”。
开发中默认做了WiFi环境缓存,快交付时客户要求补充移动网络缓存场景。
这类因沟通缺失产生的需求补改,让“小尾巴”越积越多。
2.客户方:需求偏离
还有一个可能性是客户层面的原因,就是整个的需求在交付阶段和合同签署阶段偏离的会特别多。
像做企业办公APP,签合同时需求是“实现基本的审批流程、文件存储”。
交付阶段客户又提出“要增加与原有业务系统的数据互通、定制化报表功能” 。
这就导致了最终做出来的成品不断的去做修改,不断的去做补充。
再加上bug问题的处理,那这个项目永远都会只剩下一点小尾巴,陷入改需求、修Bug、补功能的死循环。
三、解决方法
那这种类型的情况要去怎么处理呢?
我觉得主要的方式还是在于双方的沟通。
就是双方需要共同的把最终的需求给完全落地掉,不能改一部分,看一部分,再想一部分这样去做。
可以参考项目管理里的“需求冻结” 机制。
比如在项目开发到70%进度时,双方把功能细节、交互逻辑、异常处理等全部敲定。
把这个无终止的需求做下限制,把费用还有时间以及需求都整体性的做下控制。
费用上:约定需求变更超出原需求,额外收取费用。
时间上:设定需求确认后,需预留1开发周期用于细微调整。
需求上:明确仅聚焦已确认的核心功能收尾,新需求放入下一版本规划。
这样的话,这个项目的进度管理才能正常化,开发和需求双方都能高效推进工作,让项目真正“落地生效”。